本篇文章928字,读完约2分钟

牟鑫

近年来,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迅速,但极不均衡的理财商品结构陷入刚性兑付。

在结构性产品、净利润型产品、项目融资类产品、股权投资类产品及其他创新产品等多种类型的理财产品中,收益率型产品一直被认为是投资者的首选。 在投资者看来,收益率型产品预计可以保证本担保的收益,银行有“隐性担保”的责任。 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承担着声誉风险,当其产品没有达到预期的收益率时,必须为此兜风。 银行为了实现高期望收益目标,通过资产池与其他财富技术商品进行内部交易,缩小短期财富技术商品之间的期限溢价; 或者通过财科技商品之间的“收益运输”实现理财收益的刚性兑换。

“当银行理财没有银行“兜底””

为了促进银行理财业务回归资本管理本质,《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通过多种措施提高银行拟发行的收益率型产品的价格,推动银行理财产品向纯型产品的转化。 作为纯型产品的银行理财计划,投资门槛降至1万元的新规将惠及越来越多的投资者。

“当银行理财没有银行“兜底””

迄今为止,银行理财产品5万元的投资起点让不符合门槛标准的投资者望而却步,面向高端客户的银行理财市场定位促进了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 其中,“一元团购”理财产品以“零门槛”的特点受到众多投资者的青睐,但蕴含着巨大的投资风险。

“当银行理财没有银行“兜底””

与以前流传的理财产品相比,理财计划在投资期限、投资收益等方面有明显不同。 从投资期限来看,以前流传的银行理财产品封闭运营,存续期多在1年以内,资金在产品到期前不能赎回,但理财计划存续期一般超过1年,如2年或3年,但每周或每月都有开放日

“当银行理财没有银行“兜底””

在投资收益方面,之前流传下来的银行理财产品以预期收益率的形式公布,理财计划通过定期评估投资资产形成产品净利润。 因为净利润存在波动性,投资者获得的收益也存在不确定性。 在投资资产方面,银行理财计划投资的资产除了原有的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外,还增加了理财直接融资工具,而且大部分产品用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代替了以前流传下来的银行理财商品中的各类非标准化债权资产。

“当银行理财没有银行“兜底””

另外,在费用征收方面,理财计划的费用名目增加了赎金。 值得注意的是,以前传到银行理财产品的各项费用以固定比例汇率形式收取,投资超额收益作为绩效报酬或浮动管理费归银行所有,但理财计划管理费的收取方法可能很复杂,其中浮动管理费往往按部分比例提取或不提取。

标题:“当银行理财没有银行“兜底””

地址:http://www.laszt.com/lhxinwen/6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