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裴文斐李玉敏来自上海、北京
“只要30万元,就可以参加与信托相似收益率的投资收益率。 ”产品证书的相关情况牵动了掌握闲置资金的投资者的心,很快13%、14%等收益数字也跃入眼帘。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产品不是信托企业发行的信托产品,而是一点p2p平台企业上市的有限合伙私募基金。 国内一位知名p2p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今年下半年发行此类产品是为了满足投资者的需要。
据私募相关人士称,这类产品实际上是打政策的“擦边球”,募集资金是私募,但其募集方法是“变相”公开募集。 另外,该行业的监管在国内还空白,投资者面临的风险很高。
p2p转战限定合作私人
从期限和相应的收益来看,记者限定合作瞄准的是私人和信托产品,两者不相上下。 但是,前者的“门槛低”的好处,一定会让一般投资者怦然心动。
以国内某知名p2p企业目前推行的有限合伙私募基金(封闭式)为例,该项目融资方为常州某房地产有限企业,投资者通过购买另一投资公司的有限合伙份额,资金以银行委托的方式发放给上述房地产企业,其一期项目 规模为3000万~3500万元,期限为18个月(根据进度不同可延长3个月)。
预计年化收益率从9.3%到12%不等。 投资者30万~50万元,在1~18个月的投资期内可获得9.3%的利润,100万元以上的收益率为10%; 如果项目进度超过18个月,30万~50万元的投资者将获得11.3%的利润,100万元以上可获得12%的利润。
相比之下,信托似乎“相形见拙”。 房地产信托的投资额目前为100万元,大多只有8%~9%的利润;12%的收益率一般只有投资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顾客拥有。
另外,私募基金的付息方法也比较灵活,多为自然季度付息,到期时还本付息,保证一定资金流动性的信托产品,大多在年末结算。
以上对象对一般投资者来说相当有吸引力。
一位p2p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该企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包装销售有限合伙人私募基金,主要是基于顾客多元化的诉求。
“以前流传的p2p业务盘子小,无法满足高端顾客上百万元的投资需求。 ”这位负责人说:“所以下半年开展了有限合伙业务的开拓,满足了顾客的投资需求。 ”。
一家p2p企业的内部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企业将利润点转移到包装销售有限合伙制产品上,p2p业务量锐减。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企业p2p业务量明显减少。 曾经一个月业务量近4亿,现在只剩下几千万元。 ”该员工向记者表示,“企业将奖励销售有限合伙私人产品的员工一大笔钱。 ”。
“出售一个私人股权将获得1%的提成。 对于投资期限长、风险高、难以出售的产品,作为一个激励措施,我们将创造25000元的现金。 ”一位知名p2p企业的员工向记者表示:“合同上不能注明保证金的收益,但我们通常都向顾客承诺。 如果不到期,我们的企业会为用户赔偿本金。 ”。
记者通过互联网各大搜索引擎可以在网站上找到许多p2p平台发行的有限合伙私募基金,但除了吸引眼球的门槛、高收益率外,这类理财产品都是资金投入、风险等重要的尼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有限合伙人私募基金看起来很光明,实际风险远远高于信托产品。 “首先,p2p企业自身发行有限合伙人私募基金,其行为本身缺乏监管,只能依靠领域自律。 其次,p2p企业是否具备妥善管理融资方风险的资格,无法通过风控团队的专业能力来判断。 简单来说,有限合伙人的私募股权与信托产品完全不同,本金和收益无法收回的风险也很大。 ”
改变形式的公开招募
p2p成立以来,外界褒贬不一。 p2p也曾走过教练空怀特,这次他打了政策的“边球”。
一位私募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这类产品募集的资金投入私募基金,但使用“变相”公募的方法,打出政策的“边球”。
从私募基金筹资的角度来说,不能为不特定的人筹集资金。 但是,该私募基金是p2p企业旗下的财富企业通过发行财富科技商品来筹集资金,是“变相”公募。
一位私募基金的人告诉记者,p2p企业的作用是接近第三方的财富,是否违反了这条法律值得怀疑。 “如果真的要追求其责任,企业会说投资者不是不特定的投资者,而是拥有详细的资料,实际上有可能无法很好地定义。 ”
“p2p企业在其旗下的投资者中也有不少私募,法律上可能也有回避这种模式的考虑。 ”该相关人士还表示,“这么高的收益和低的风险是一致的,因此资金可能会自主地寻找他们,而不是寻找资金。”
“订单悦”——《每日经济信息》的大募集活动,报纸的订单很有礼貌。 NBD/Corp /丁月/索引
标题:“预期收益超10% 部分P2P转战有限合伙私募”
地址:http://www.laszt.com/lhxinwen/1484.html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