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64字,读完约6分钟
唐僧告诉我们“别看水浒传,别老看三国”。 中国四大经典中,似乎只有《西游记》可以伴随我们一生的成长。 小时候,我们看《西游记》是个奇怪的故事,喜欢看孙悟空施魔法,大战各路妖魔鬼怪。 我们长大后进入社会,开始领略人生百态酸甜苦辣的时候,看《西游记》是现实的映射,喜欢领略每个角色背后的社会意义。 我们担任管理职务和领导职务时,《西游记》是管理宝典,教会了我们如何组建团队,克服许多困难,最终恢复真经。 据说我们从职场消失的时候,《西游记》是修身秘书,按照道家的思想解读修行,会成仙,长生不老。
但是,从任何角度来看,这些解释都与历史上真实的唐僧玄奘法师相去甚远。 历史记载,玄奘法师在一千四百年前的唐朝,一个人走了十万多里,翻雪山,过沙漠,九死一生,到去当时佛教中心——遥远的印度取经,前后十七年的时间。 回到长安后,将从印度带回的最庞杂最困难的梵文佛经翻译成中文,创立法相唯识宗,成为开宗立派的佛学大师。
玄奘在幼年时父母双亡,13岁出家。 19岁就已经养成了“通晓经典,爱古尚贤,不入雅正之籍,不习圣哲之风”的习性。 六、七岁时,玄奘已经因苦学而受到广泛赞誉,拥有“释门伟器”的称号。 但是,备受赞誉的玄奘却不满足,在长安听完印度名僧的讲话后,仰慕印度作为宗教圣地的魅力,在“有诏不允许”的情况下,还是以不屈不挠的姿态去西行,去遥远的印度探索佛学的真谛。
为此,他有意识地请老师学习梵语,有意识地加强体力训练。 例如爬山,尽量不喝水。 终于在二十八岁那年,一个人开始走上西行求法的道路。
玄奘在西行的求法路上历经磨难,遇到唐朝三令五申禁止国民出境的边境制度的反抗,冒着被官方通缉的偷渡的社会压力,小心翼翼地昼伏夜行。 在激流中,决不能渡海的葫芦川、没有官方证书就出不来的玉门关、其间隔着百里沙漠、途中没有水草、里面日夜与张弓射箭守兵的“五峰”、以及无法进入的八百里戈壁滩等 但是,他凭借对佛陀和菩萨的虔诚,以及“不求财利,无冀名,但为无上的正法而倾听”的坚定信念,防止了求法途中的疲惫、饥饿、缺水、险些丧命等一切精神上的破坏。 而且玄奘法师凭借对佛法的信念和虔诚,每次遇到危机时都清除杂念,静静吟诵观音心经,以逃避各种灾难。 玄奘法师为了问路来到了印度。 他更珍惜学习佛经和佛经以外的经典的机会。 听了那烂陀罗寺主戒贤法师的讲经,去印度旅行搜集了所有佛教经典,积极参加了辩经。 在每次辩论赛中,他都精心准备、审慎对待,谦逊的品格、才华横溢的才华、极高的修养,常常成为辩论赛众目睽睽之地,印度最高戒日王和第二位鸠摩罗王相争供奉。 但是,他排除万难,用尽一生的精力,终于带着四十二岁时追求的佛经和佛像,踏上东归大唐之旅,实现了在中土发扬佛法的梦想。
读了这段历史,在虚构的唐僧、善良软弱、能干的弟子的帮助下终于走上了道路; 一个是真实的玄奘,一个人舍身求变,“没有永远正确的东西”,成为鲁迅笔下中国精神、中国脊梁的代表。 哪个是我们的学习对象? 作为管理者,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这曾经是一个让笔者困惑的问题,有一天我知道了玄奘大师创立的法相唯识宗的教诲,读了《西游记》更深的含义。 简言之,法相唯识宗认为“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世间一切现象,都是我们内心活动的一个影像、一个投影。 心外无事,心外无事。 佛、菩萨、仙人、妖魔鬼、唐僧、师徒等,都是心灵意识的影像和投影,并非真实存在。 用现代人的话说,“理想的内容在你自己,阻碍也在你自己。 ’心之魔不生,外面之魔不生。 要克服心魔,还是要向内寻找原有的良知和良心,散发出自性之光。
唐僧代表了我们的良知和良心,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代表了我们身体的意义,代表了我们的贪婪。 由此可见,《西游记》是一部经典教材,教会我们如何协调“身、言、意”,消除“贪婪、嗟、痴”,进行自我修炼、自我管理或指导。 为什么像我们一样聪明,却不太容易读懂这个意思? 可能与潜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管理、控制、指挥、指导……”的欲望有关? 这和我们潜意识里潜藏的“问题出在别人身上”的想法有关系吗? 和我们的身体、心灵二元对立、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二元对立有关系吗?
幸运的是,更多的声音警告说,管理自己是领导者的出发点。 维萨卡首席执行官迪霍克这样警告管理者。 “想要管理的人,主要的作用是管理自己的诚实、品质、伦理、知识、智慧、脾气、言论、行动。 这是一项多而杂、不断、难以置信的困难、经常被避免的任务。
我们很少花时间进行自我管理,也很少有人擅长这条路。 这是因为管理自己比规定和控制别人的行为要困难得多。 但是,无论人们如何获得权威,他们都没有准备因为缺乏自我管理而利用其权威。 因为他们得到的权威越大,他们就越危险。 自我管理必须占有我们50%的时间和最优秀的能力。 同时,我们这样做的时候,一定会出现管理伦理、道德、精神的基本要素。 ”这样的表现让人感到“东洋有圣人,西洋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是什么。
玄奘法师通向西行的道路是由信念、坚韧、智慧铸造的求知欲之路,是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管理者应该不顾玄奘法师身上那种使命、理想、追求、千难万险,毅然决然地学习经受考验的精神,应该学习唐僧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修心之路。 每个管理者都应该像唐僧一样,学会用自己的良心和良知邀请自己进入幸福的明天。
【摘录:管理的智慧】
小编:牛大嘴
如果你想管理好自己。 如果自己管理的话,你想放弃管理。 然后你走上指导的道路。 / BR// BR// BR// BR// BR// BR /
标题:“做为管理者,唐僧教会了我们什么”
地址:http://www.laszt.com/lhxinwen/8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