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88字,读完约2分钟
目前,我国货币存量较大,货币增速也远远高于经济增速,但融资难、融资高的问题依然存在。 这种现象与银行持有资产到期的经营模式有关。 在这种模式下,银行信贷资产周转速度下降,信贷投放主要依赖于新货币的推广。 支持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银行增加融资投入,随着融资的增加,银行自身融资资产迅速增加,并且一方面对存款提出了更高的增长率要求(存款比的制约因素)。 另一方面,对资本补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本越来越依赖“外来式”补充。 随着银行贷款的持续增长,商业银行只有“进不去”,自身资产负债表也会越来越重、越来越厚、越来越长。
经济新常态下,银行必须加快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的转换。 未来,需要以信贷资产证券化为契机,提高信贷资产周转效率,重构自身资产负债表,走资本节约、创新驱动、内涵增长的可持续快速发展之路。 即以信贷资产证券化为突破口,加强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功能,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一是提高资产周转率。 目前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70万亿元,年贷款周转率上升0.1次,如果贷款期限缩短1个月,贷款规模将增加约7万亿元,在空之间将变得巨大。 因此,银行必须完全利用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存款,提高存款信贷资产的流动性,从“持有期限”的经营模式转变为“大流量”的经营模式。
二是调整信用结构。 银行要充分利用信贷资产证券化,根据宏观经济结构的变化,积极实施领域、客户、地区信贷结构的调整。 改变大量融资资金支撑低效投资和存量资产的状况,融资结构调整依赖融资“自然到期”、“倚天”的局面,腾出宝贵的融资资源支持中小企业等重要客户,“有持股压力”,提高融资资源配置效率。
三是加快盈利模式的变革。 与成熟市场银行的收入结构相比,我国银行领域的非利率收入比较低,这与到期的经营模式有关。 银行必须完全利用信贷资产证券化,在自有资金、资本、信贷规模有限的情况下,从持有资产到到期的模式转变为以交易管理资产为中心的模式。 银行未来需要从信用中介转为新闻中介,从资金中介转为资本中介,以大流量改善收入结构,提高非利率收入占有率。
(作者公司;中国银行总行;企业金融部) )。
标题:“贺强:变“贷得多”为“转得快””
地址:http://www.laszt.com/lhxinwen/6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