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64字,读完约8分钟

新京报7月22日报道,统计数据又“吵架”。 国家计生委日前发布了《省级人口个案数据质量评估结果》,20个省2000~2009年出生人口总数比人口计划生育统计报告数据高出12%。 近一两年来,因统计数据的差异而备受关注的例子不少。 “房价上涨率之争”、“地方gdp之和大于全国”、“失业率到底有多少”……一连串的疑问考验着统计数据的公共说服力。 最近,甚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的冠军数量之争,也有报道称与统计方法和口径有关。

“中国人口等多项统计数据出现互相矛盾现象”

对于日益高涨的“数据吵架”,统计专家说,公开统计数据,包括数据来源、统计做法、适用范围等,必须更公开透明,在公开数据时提供详细的“证书”,并提供数据

专家的建议

统计数据必须更加公开透明

如何不让数据误读,增强数据的公众信服力? 北京大学社会学科教授郭志刚认为统计数据应该更加公开透明。 “统计数字是怎么来的,原始数字里有那些,只有全部公布,才能知道你是否有理。”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也认为,可公开的数据必须尽量公开。

两个不同的部门,数字是一个天一个地下,但我相信各有各的道理。 郭志刚说。 “但是,道理是什么? 有必要说清楚。 否则,我怎么能让你相信呢? ”

除了发表基础数据外,郭志刚还认为,根据事实实事求是不会引起统计问题,也不能发表简单的结果,要真正说服人,还需要证明。 “国外的原始文件有一尺厚,不怕被人听到。 但是我们做得很粗。 ”

从国际经验来看,统计数据的公布不仅要包括一系列数据的公布,还必须包括数据的来源、做法、意义、适用范围等方面的公布。 发达国家的统计机构发布了数据,但往往提供了详细的数据来源、生产过程和适用范围。

如果把统计数据看成产品的话,应该有详细的“证明书”。 如果缺少“证书”,数据的采用必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数据的误读并不容易,也会影响数据的公共说服力。

样品分解

1数据“内讧”出生人口比报告多10%

样品

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日前宣布,2009年9月在全国范围开展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新闻调查工作,各地通过新闻调查发现了报告中未反映的出生人口。 其中,6个省核查了出生率比报告书多10%以上。

解读

与以往的“数据吵架”不同,计划生育委员会两组数字的差异就像“内讧”。

昨天,北京大学社会学科教授郭志刚接受本报采访时解释说:“这次计生委自身的两个统计来源不符。”

国家计生委在通报中表示,此次检查点是2000年以来中国出生人口及其父母的相关情况。 这是人口与计划生育系统“首次收集个案新闻,对其中的流动人口进行双向合作调查”,并对人口基础新闻进行了核查。

业界认为“计生委报告书的出生数比以往低,即使变高也不新鲜”,但郭志刚说过,所以这次他“12%”的申报遗漏率与以前流传的“30%”的申报遗漏率相比有很大不同

专家还认为,就出生数而言,人口计生报告数字一直偏低的原因,首要的是超生处罚政策。 例如,担心处罚不被故意报告,举家搬家,或者地方和基层计划生育单位为了保证业绩,故意误报超额生育人口。

2不同做法的年房价上涨率相差24%

样品

今年年初,“房价上涨率”之争备受瞩目。 国家统计局在2009年的统计报告中说,2009年70个大中城市的住宅销售价格上涨了1.5%。 但是,根据国土部事业单位中国土地测量计划院全国城市地价监测组提供的数据,2009年全国住宅平均价格为4474元/平方米,涨幅为25.1%。

“中国人口等多项统计数据出现互相矛盾现象”

解读

关于“房价上涨率”之争,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解体表示,统计方法的不同,也会带来一些统计结果的不同。

中国土地测量计划院地价所长赵松此前在与本报的采访中表示,两个数字的模型和统计方法有差异,可能导致了统计结果的差异。 赵松解释说,国土部没有统计房价,报告书中也已经有记载,房价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另外,给出两组统计数据的做法可能不同。 中国统计年鉴的数字统计了全国城市的房地产价格,统计局的数字来自70个大中城市的住宅销售价格。

据报道,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回答“房价上涨1.5%”时表示,“1.5%”为年平均涨幅,2009年房地产价格呈现前低后高的趋势,综合年涨幅并不算高。

不仅政府和研究机构有统计方法的不同,政府之间也有由于统计方法的不同等造成的数据差异。 郭志刚举了个例子,中国人口统计主要有三个大数据来源,分别由国家统计局、公安部、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 除了人口计生委在报告数字中可能出现的漏报外,郭志刚认为,其他部门在数字上存在差异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中国人口等多项统计数据出现互相矛盾现象”

比如公安部统计了户籍的总人口有几个,但是可能也有死亡不出售户籍,生孩子不报户口的问题。 统计局首先根据人口变动进行抽样调查,只抽取了一部分人进行统计推断,这里有抽样差异,并不完全正确。

害怕地方gdp之和大于全国

样品

2009年,全国gdp增长率为8.7%,但今年7月2日,国家统计局将2009年全国gdp增长率修改为9.1%。 据报道,合计各省区市的gdp总量,增长率比8.7%要高得多。 各地公布的数据显示,只有3个省的经济增长率低于8.7%。 剩下的28个省都超过了8.7%,其中2个省超过了16%。

“中国人口等多项统计数据出现互相矛盾现象”

解读

全国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数据和各省公布的总和为什么不一致? 叶青昨天表示,目前中国正在实行各自独立进行gdp核算的政策。 也就是说,省、市、区都是自己计算自己的gdp。 分析认为这样会有一些误差,不会达到1+1=2。

另一方面,确实存在重复计算的问题。 例如,各企业的生产基地不在一个地方。 于是,就变成了重复计算,“作为地方,谁都不希望自己的gdp被计算得很少”。

另外,叶青认为确实不排除人为因素,但当然,这个因素越来越少了。 叶青说:“不能说是谎言。” 如果数字比真相稍大,统计系统外的人会认为是谎言,但作为系统内的人,“应该统一”,“作为统计系统的干部,不能忽视。 这样的工作态度,数字有可能会稍有扩大”。

“中国人口等多项统计数据出现互相矛盾现象”

报告多的话会被推搡,但是报告少的话,就没有表现出当地的状况。 叶青说:“这似乎是心意,但谁也不敢故意造假。 因为虚伪的惩罚非常大。”

叶青认为,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改革做法制度。 目前,各级自行计算gdp,转为上一级核算,本级只负责对外公布,可以减少差距。

4口径不同的城市失业率数据相差5%

样品

2009年1月2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宣布2008年4月底城市登记失业率为4.2%,但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当时公布的调查,城市经济活动人口的失业率大致为9.4%。

解读

失业率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偏差呢? 对此,一位专家分析认为,政府和学术机构因统计口径不同而有关。

对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也在发布会上解释说,两者相差甚远,涉及“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两个概念。

“登记失业率”是指期末城市登记失业人数占期末城市职工总数和期末实际城市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例第一次报告。 分子是登记的失业人数,分母是工作的人数和登记的失业人数之和。 另一方面,“城镇调查失业率”反映了城镇常住经济活动人口中满足失业条件的人数占所有城镇常住经济活动人口的比例。

“中国人口等多项统计数据出现互相矛盾现象”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就确立了登记失业制度,但该指标存在不足之处,“在一定期间内反映整体失业情况的敏感度并不强。 此外,由于一些失业人员没有登记,可能没有充分反映情况。 ”

尹成基说,两个失业率在统计做法、指标定义、统计范围上各不相同,因此通常不直接瞄准。

(来源:新京报作者:吴鹏) )。

标题:“中国人口等多项统计数据出现互相矛盾现象”

地址:http://www.laszt.com/lhxinwen/6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