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21字,读完约7分钟
短短5年间,陈俊武等开发的dmto技术在国内约20家公司扎根,不仅成功开拓了烯烃生产的非油技术路线,还促进了我国甲醇制烯烃战术新产业的迅速形成。
7月15日,九朝古都洛阳,《中国科学报》记者在繁华街道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企业朴素办公楼,会见了我国被称为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创始人的中科院院士陈俊武。
前几天,这位90岁的老人刚刚过了自己的生日。 为此,中石化洛阳工程企业特地召开了技术快速发展座谈会,为老人送上祝福。 会上,陈俊武说:“雪泥鸿爪,人生如此。 一辈子没闲着是很遗憾的,但还是吃了亏也不后悔。 现场的人们都被这个感动了。
这次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又总结了自己的一生。 回顾自己的经历,我一直在前进,创新的思想一直没有停止。
金花灿烂地绽放
至今,中国石油抚顺石油二厂的北催化剂工厂前仍矗立着石碑,书中写有中国第一台流动催化裂化装置1965年5月的文字。 这款号称中国炼油工业奥运会金花第一的装置凝聚了众多石油工人的辛勤劳动,陈俊武是中国流动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开发的创始人。
催化裂化是炼油厂最重要的二次加工手段之一。 由于投资少、操作费用低、原料适应性强等优点,催化裂化装置是炼油厂利润的第一来源。
1961年底至1962年初,石油部组织的科技工作座谈会在北京香山召开。 会议比较了我国大庆原油产量急剧上升、炼油厂技术落后、产品不合格的现状,调动科研、设计、制造、基建和生产等方面的骨干力量,自力更生解决了流动催化裂化、铂改性、延迟焦化、尿素脱蜡和相关催化、添加剂等5个炼油技术难题 由于当时《奥运金花》这部电影在全国热映,与会者形象地将刚刚进入攻关课题的五大精油新技术比喻为中国炼油工业的奥运金花。 当时34岁的陈俊武被任命担任我国第一个流动催化裂化装置设计师。
当时全国正处于大跃进后的困难时期,生活条件极为艰苦。 陈俊武和参加项目攻关的同事们谁也没有尖叫,几乎每天晚上加班到十一点,不分昼夜地进行技术应对、方案论证。 项目初步设计完成后,他利用赴古巴现场视察的机会,如饥似渴地收集了国外最先进的技术资料,并及时修订了项目的相关设计。 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他与考察组的数名中青年技术人员一起,利用一切可能的线索,通过各种渠道寻找散落在对方炼油厂各处的各人手里的图纸、规范、手册、准则、报告、文件和记录,拍摄了400卷胶卷,
陈俊武先生说,在古巴这个阶段,我们的成果很大,我们学习、了解了大量的流动催化裂化的资料,不仅如此,而且也知道了。 我们几乎看了各方面的资料,不仅能处理流动催化裂化技术的问题,而且几乎涉及20世纪60年代整个石油炼制技术。 回国后,石油部又组织人进一步进行整理和翻译,大大提高了我国炼油工业的技术水平。
经过 年多的艰苦攻关,1965年5月5日,中国首个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安装的60万吨/年的流动催化裂化装置在抚顺石油二厂建成投产,举办了中国炼油工业新技术的第一朵金花。
在陈俊武等几代人的努力下,目前我国的催化裂化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经建成并生产了150多种不同类型的催化裂化装置,年加工能力接近1.5亿吨。 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催化裂化大国,在商品的汽油构成中,催化裂化汽油约占70%,柴油约占30%左右,另外30%以上的丙烯也来源于催化裂化工艺。 催化裂化技术,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煤化工到碳减排
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企业党委书记王国良与陈俊武交往了30年。 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陈俊武不懈的创新精神和始终从战术的角度看战略的前瞻性观点。 优秀的科学家一定是哲学家。 陈院士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这句话的正确性。
20世纪90年代,陈俊武面对我国石油资源短缺、原油对外进口依赖度逐年增加的现实,开始默默地关注国家能源战术问题。 他与中国科学院十几位院士和专家合作开展了中国中长期石油补充和替代行业的相关研究,与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上海石化院的同行一起承担了中国石化煤炭或天然气制低碳烯烃的软课题研究。
煤制烯烃是煤化工领域的世界性课题。 1997年,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专家向洛阳交流甲醇烯烃的试制技术成果,希望借鉴流化床技术经验开发甲醇烯烃( dmto )技术。 陈俊武敏锐地认识到随着原油价格的上涨,煤基甲醇制烯烃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促进了企业与大连化物所的合作。
在他的指导下,该项目完成了来自实验室、工业中试和工业示范装置的两次百倍工程化技术开发,于年8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dmto工业示范装置,在煤炭制烯烃行业形成了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短短5年间,陈俊武等开发的dmto技术在国内约20家公司扎根,不仅成功开拓了烯烃生产的非油技术路线,还促进了我国甲醇制烯烃战术新产业的迅速形成。
年1月,dmto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此外,他还着眼于温室气体排放、碳减排等热点行业,率先提出了中国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高峰年不应超过100亿吨的科学论断。
从精油到石油化工、煤化工到碳减排再到新能源,陈院士不断跨行业创新,保持终身学习的能力。 创新可以说是他一生的喜悦。 王国良说。
平易近人的超级老板
谈到陈俊武,他的门户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企业首席专家刘昱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的有两个。 一个是平易近人,另一个是绝对聪明。
1992年1月,离开公司领导岗位的陈俊武,这时思考了如何培养越来越多的人才,使中国炼油工业的性能最大化。 为了培养催化裂化技术的高层次人才,他首先实验创办了企业催化裂化高级人才培训班。 刘晏正从这个时候开始近距离感受陈俊武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求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精神。
之后,在此基础上,陈俊武举办了4期中石化高级人才培训班。 学生们必须按照上课时的做法对自己所属公司的装置进行技术和工序计算,进行比较的分解研究。 这个任务被学生称为大作业,大约一两年就能完成。
(/h ) ) )由于学员所在装置的情况不同,考核复印件基本不一样,他必须加班,必须以牺牲春节假期时间为代价一对一考核评分工作。 有时,为了向学生说明数据,陈俊武运算的数据、清单格比学生的作业还要多。
功夫不如有心人。 经过大作业磨练的学生逐渐成长,成为我国炼油领域的管理和技术骨干,许多人已经成为公司的领导。
想起了和陈俊武的师徒关系,刘昱笑着说:“我们是师徒,也是战友。” 请人指教、讨论、一起做项目开发,刘昱说,我们可以自由地和陈院士说话,不会说错话,也不会害怕分歧。
(/h ) )作为后辈,刘昱他们有时也会忍不住向陈俊武抱怨。 这时,陈院士也不说我们错了,而是‘ 我像你这样年纪的时候,想法和你一样。
另外,陈俊武绝顶的聪明程度是刘昱和王国良的共识。 中学时代,陈俊武不仅在各科以顶尖的优等生条件免除学费,还得到了同学们对神童的赞扬。 当时,他对化学、药物学深感兴趣,也精通英语。 他用中、英文制作了分为4种分号的杂志,累计了50万字以上。 之后,为了掌握越来越多的专业信息,学习了俄语、日语、西班牙语、德语等几种外语。 其中,为了去古巴考察学习,他只用了两个月就能用西班牙语阅读和对话了。 德语也能在短时间内看到原文资料了。
令刘昱惊讶的是,陈俊武也有非凡的心算能力。 经常发生的事是,我们用计算器赶不上陈院士的暗算。 陈俊武对刘昱说,这要归功于他的少年功。 因为他小时候背100 & times。100以内的口诀。
《 》杂志高、聪明、不懈努力,是陈院士取得辉煌成绩的首要原因。 王国良是这样总结的。
但陈俊武是这样认识自己的。 如果说我有什么优点的话,那就是勤奋。 勤奋可以弥补拙劣。 我从20多岁开始创新,一天也没安静过… …
标题:“陈俊武:一生求索未得闲”
地址:http://www.laszt.com/lhxinwen/4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