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49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商务信息网进入3月份,随着疫情的再次升级,在经济逐渐恢复的温暖春天,中国的货币政策已接近常态,还留有余力。 3月央行金融数据显示,中国m2、贷款、社融增速全线放缓,央行已走上平缓之路。 另一方面,经济学家正在热烈讨论美联储何时退出量化宽松。
美联储会议发布的信号显示,美国货币宽松预期将保持耐心,直到出现明确的就业复苏和可持续的通货膨胀。 对此,ICBC国际首席经济学家事实上认为,当前的中美复兴进程将引领世界,引领世界货币政策。 他认为此次货币缓慢退出过程将更加温和,节奏将更加缓慢,但各种风险因素共振带来的外溢性值得重视。
2021年,全球经济迎来低基数后,普遍增速反弹,但从横向比较来看,中、美双核仍是最重要的发动机。 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 gdp )比去年同期增长18.3%,比去年第四季度增长0.6%。 从绝对水平看,复苏势头依然强劲,两年平均增长率达到5%。 从相对水平看,一季度我国经济主要发达经济体区块同比增长率差距再次扩大到20%左右的高位,表现出疫情防控的比较有效性和供应链的短期替代效应。 美国经济预计也将在第一季度实现2019年同期的增长,继续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
从程实际分解、全年来看,主要经济区块内的复苏力度按季增长,但只有中美两国有望在年内恢复到与潜在生产水平相匹配的长期增长路径。 两大经济区块引领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意味着中美央行将决定全球货币政策的走向。 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先行先出”的第一大经济板块,目前中国的货币政策接近常态,还有余力。 中国经济基本面稳定,汇率波动相对较小,货币政策空之间足够,体现出结构性信贷越来越稳定杠杆化、催生变革的积极选择。 由于通胀预期和供给冲击的短期作用,加上相对激进的财政刺激趋势加强了对经济复苏的乐观态度,近期市场上关于美国可能提前收紧货币政策的讨论不断升温。 程实认为,二季度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和生产价格指数( ppi )的上涨或明显减速,一方面来源于短期结构性供需平衡的逐步改善,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相对节制的政策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的扩张性政策。
从鲍威尔最近的态度,到出现明确的就业复苏和可持续的通货膨胀,美国货币政策有望保持耐心,“货币+财政”的双重宽松格局将持续下去。
程实际分解表明,与发达经济区块相比,许多新兴市场经济区块基本面脆弱性明显,产业比较单一,通胀基数高,汇率敏感性大。 2021年,美国经济复苏引发美元指数反弹,通胀上升引发汇率压力,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开始被动收紧货币。 截至目前,在主要新兴市场经济区块中,年来有效汇率贬值幅度最大的俄罗斯、巴西、土耳其三国已经持续加息。 其中,前两者作为大宗商品出口国,其增收背后的原因包括短期供给红利带来的诉求过热和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土耳其长期通货膨胀严重,年初以来名义利率几乎超过10%,持续的高利差引发的高通货膨胀(预期)为国际通货膨胀。 由于被动加息对新兴市场实体经济的影响,其下行压力将延续到先进经济区块货币政策的下一个拐点。
标题:“全球货币政策走向常态还看中美”
地址:http://www.laszt.com/lhxinwen/10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