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985字,读完约12分钟
上半年进出口规模创新高,下半年多,在复杂的形势下抗压能力强
中海外贸“攻坚”优质前进
编辑按下
连续13个月比去年同期正增长! 上半年增长率创近10年来新高,比2019年同期增长22.8%!
战胜了转战,度过了攻防战。 7月13日,如期抵达的2021年中海外贸年成绩单再次向世界说明了自己的韧性、稳健性和竞争力。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18.0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1%。 其中,出口额9.85万亿元,增长28.1%; 进口额为8.22万亿元,增长25.9%。 与此同时,国际市场布局、贸易方法和主体、产品结构等各方面的数据表明,中海外贸稳定增长态势进一步巩固,量质稳步提高的快速发展态势令人鼓舞。
正如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在国务院政策例行简报中表示的,今年以来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迅速发展,稳步推进,外贸支撑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复苏,也推动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的恢复。
无论多么高兴,多么想。 在百年转型期和新的快速发展格局中,对于中海外贸,如何评价2021年走过的道路,与预见下半场的走势同样重要,评价亮点,与分析不足、规避风险同样重要。 因此,国际商报邀请了众多专家“关注”该外贸成绩单,目的是在消除复杂情况后,帮助外贸公司把握新的快速发展格局中的变化和机遇。
肖慧琳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快速发展协力学院副院长、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副秘书长
张建平
商务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
石头在前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排名不分先后)
国际商报:
6月,中海外贸进出口3.29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 这是自去年6月以来,月度进出口第13个月实现了比去年同期正增长。 2021年上半年,每当外贸数据出炉,市场就悲鸣“比预期要好”。
如何评价上半年中海外贸的整体表现? 维持两位数高增长的首要理由是什么?
张建平(上半年,中海外贸实现13个月的正增长,弥足珍贵,超出预期,体现了中海外贸“真金不怕火炼”的本质。
外贸的增长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的全球外贸市场份额,外贸规模创历史新高。 背后,是中国国内减税、削减费用、普惠金融、社会保障、出口信用担保等政策“团结一致”,持续释放政策奖金,系统地支持外贸公司的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世界经济进入恢复轨道,世界市场诉说全球变暖,带动了中海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
目前,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业中心、全球供应链、价值链的核心国,也是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大的货物贸易伙伴,货物贸易特点十分明显。 外贸总量扩大,市场多元化进一步发挥。
肖慧琳: 2021年上半年中海外贸的整体表现超出预期,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 第一个原因有以下要素。 首先,年上半年基数低,2021年上半年同比增长率较大,价格因素也对外贸整体表现起到拉动作用,2021年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进出口商品整体价格有较大涨幅。 其次是中国稳定外贸的政策红利带动了外贸的健康快速发展,“一带一路”和rcep等贸易伙伴为外贸稳定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最后,国内经济在稳定中好转,市场活力不断恢复,国内大循环也为国际大循环提供了保障。
石头先进:上半年外贸的优秀表现主要基于两个原因。 一是外部经济持续强劲复苏。 二是培养在疫情刺激下付费的习性,不是基数效应主导的。 因为出口的同比增长率比以前更高。
注意过去十年上半年的出口规律,中海外贸走势从年4月开始逐渐正常化,基数效应在去年2月和3月表现最为明显,从4月开始基数效应逐渐衰减,下半年趋于正常化。 即使年2~3月的出口量维持2019年的水平,今年上半年的以美元计的增长率也会达到30.5%。 可见疫情刺激了中国防疫物资的外需增长,“防御经济”和“宅经济”的支出习性也在不断培养。 这样,出口贸易的表现也被认为是“有道理的”。
国际商报:
上半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增长势头良好,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民营公司活力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对高水平开放平台的拉动作用明显。 其中,那些方面最能进入圈里?
肖慧琳:从国际市场布局来看,东盟、欧盟、美国仍是我国前三大贸易伙伴,进出口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6%以上,显示出双方良好的合作势头。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和rcep成员国比去年同期贸易增速超过20%,也印证了中国与多元化海外市场的紧密往来。
从贸易主体来看,民营公司主力军地位更加稳固,特别是民营公司地区发展迅速更加和谐。 今年上半年,我国民营公司进出口占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例上升到47.8%。 而且,中西部地区民营公司进出口增长率较快,为44.6%,比民营公司整体增长率高9.5个百分点。 民营公司进出口增速前10个省份中,有8个来自中西部地区。 这表明我国民营公司外贸快速发展的质量得到提高,外贸潜力进一步被挖掘。
张建平:我很高兴通过系统性的合作,中国大力挖掘了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在内的贸易空之间。
东盟之所以继续是中国最大的外贸伙伴,得益于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中国在相互投资以及境外工业园区等方面的建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也对贸易起到了很大的拉动作用,东盟与规模和订单相近的欧盟和美国一 “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以来,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的贸易份额从7年前的25%上升到了现在的30%。 今年上半年,“一带一路”贸易增长率达到27%,成绩喜人。
外贸结构不断优化,常规贸易占有率达到62%,标志着自主企业品牌、自主知识产权、有创新能力的产品成为出口第一主力方阵。 机电产品出口约占六成,由汽车、电子、医药等组成的出口主力军,在疫情下,中海外贸竞争力整体提升。
另外,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表现也非常突出,特点明显。 上半年,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增长29.1%,自贸试验区进出口增长32.1%,海南自贸港进出口增长46.1%,均明显高于外贸整体增速。 同期,由跨境电子商务和市场采购出口构成的外贸新业态、新动力的大幅增长彰显了外贸的新活力。
国际商报:
虽然成绩可喜,但外贸公司也面临四大困难。 一是国际海运效率低,价格高。 二是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三是原材料价格上涨,提高公司价格;四是部分地区招工难,用工高。 因此,一些公司出现了“不能订货、出口无法盈利”的现象。
比较这些难点,公司是否应该提高它们方面的能力来应对? 有关部门能从那些方面提供力量吗?
肖慧琳:公司方面结合国务院印发的《支持出口产品向国内销售转换的实施意见》和国内市场对产品的诉求、转换难度等综合因素考虑,合适的公司可以进行市场转换——出口产品向国内市场的转换。 汇率直接影响公司的利益。 最近,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0.5个百分点,公司面临汇率不稳定的问题。 对此,外贸出口企业必须及时锁定汇款,尽早与银行进行长期结算。 面对化工材料、煤炭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全球“碳中和”的大趋势,高能耗高污染领域应立即进行自身的供给侧改革,通过采用清洁能源来降低公司的生产价格。
政府方面要加强有关部门疫情防控,创新物流模式,优化货物检验模式,合理提高海运效率; 其次,要重复货币政策的一致性,坚持精确的政策方针,保证货币政策的可持续性、稳定性和比较有效性; 面对公司价格上涨,必须从实体和金融两方面发挥力量。 不仅要保证稳定的价格,还要优化金融结构为实体服务; 在处理公司招聘难、用工难的问题上,政府需要合理吸引就业,严格监管公司,积极促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升级。
张建平:目前出口公司面临的挑战都是客观存在的。
公司所能做的,还是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更加鲜明地开拓市场。 特别是要积极利用与我国现有26个经济区块签订的19项双多边自由贸易协定,降低外贸营商交易价格,挖掘伙伴国潜在市场空之间,充分利用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贸易便利化的特点和减税、削减费用带来的政策红利 另外,还可以与自由贸易伙伴开展更合理的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分工合作,通过价值链整合和特征互补有效降低相关价格。
当然,有关部门要继续通过减税、降低费用,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外贸公司的力度,贯彻出口信贷和担保等政策,帮助外贸公司降低经营者的价格。
石头先进:这四种风险都可以看作系统性风险,对单一公司来说可能无法完全避免,只能用适当的方法尽可能避免。
以汇率波动为例,公司在定价时选择合适的方案,做好汇率预期管理,将汇率波动溢价和通货膨胀溢价纳入采购合同,通过合适的对冲工具可以抵消汇率和通货膨胀波动的影响。
国际商报:
在全球疫情的阴霾中,中海外贸绘制了漂亮的“逆袭”曲线,这样的高增长态势能持续到今年下半年吗? 前面提到的四个困难交织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对外贸易的后续动向? 随着世界疫情的好转,防疫订单和“宅经济”热离开后,中海外贸会面临那些压力?
石头先进:总体而言,2021年中国出口形势依然乐观。 即使7~12月中国出口增长率为0%,2021年全年贸易额将达到30139亿美元,以美元计价的增长率达到16.4%。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准值6.5计算,以人民币计价的增长率将达到9.3%。
目前,世界经济形势继续好转,如果下半年经济形势保持稳定势头,预计今年全年贸易以美元计将达到22%,以人民币计将达到15%左右的增长率。 相比之下,由于基数低的效应正在消失,下半年的出口增速可能相对较低。
疫情过后,外贸将面临医疗物资等疫情同样的产品和“住宅经济”出口的衰减,以及对剩余商品外部增长的实际弹性衰减。 未来,中海外贸要想快速发展,必须应对以下潜在风险。 一个是出口壁垒风险。 拜登政府关注全球贸易壁垒的新问题,强调约束机制、劳动与环境、数字贸易、农业贸易、服务贸易等问题,预计劳动与环境问题有可能成为今后贸易壁垒的要点。 二是政策性冲击风险。 全球大规模宽松政策的刺激不利于全球通胀水平上升,呼吁复苏; 三是外部宽松政策间接刺激人民币升值的风险。 汇率上涨不利于改善我国货物出口的竞争力,通过价格效应还会影响名义增速和以人民币计价的增速。
肖慧琳:预计下半年外贸的整体趋势仍将好转,但增长速度将有一定的回调。
首先,随着疫苗的普及,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平衡逐渐正常。其次,国家有意稳定大宗商品价格,原材料价格有望下跌。再次,运输方面,下半年运输部加大取缔力度,各国恢复劳动后,供给关系趋于均衡
未来中海外贸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国外的贸易保护政策和国内医疗用品的产能过剩。 随着全球疫情的好转,各国都在尽快恢复经济,西方一些国家有可能出台经济刺激政策,收紧贸易政策,适用贸易保护措施,以保持本国公司的快速发展。 因此,中海外贸公司的订单交易量在维持增长方面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而且,我国医疗用品的生产能力短期内迅速扩大,疫情好转后,可能面临临产能源过剩问题。 目前口罩原料价格呈明显下跌趋势,一些公司未来面临较大压力。
张建平:中海外贸增长态势预计今年下半年还将持续,但考虑到去年下半年外贸由负转为正,基数上升,下半年全球市场诉求回升也达到了一定程度,下半年外贸增长态势仍将持续,但
另外,目前公司面临的集装箱短缺、海运价格上涨等问题、价格输入性通货膨胀带来的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也影响中海外贸的增长速度。
应该说下半年中海外贸走势面临的形势依然迷茫,比较多且复杂。 首先是疫情的迅速发展态势,包括变异病毒的蔓延和疫苗的比较有效性等因素在内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世界市场复苏达到一定程度后,未来的走势总是多而复杂。 由于前述四个困难交织在一起,未来外贸走势面临着较多复杂的局面。 但是,由于不同领域面临的情况和市场诉求不同,要求我海外贸公司根据自己的领域进行具体的分解和评价。
在疫情大形势下,许多海外订单从其他疫情严重的国家转移到了中国。 未来世界疫情好转,一些快速发展中国家产能逐渐恢复,全球供应链合作进一步加强,对中国订单也将产生一定的分流效应。
对于中海外贸来说,今后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其中包括发达国家。
中海外贸的另一个压力来自价格上涨。 目前,随着资源、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我国普遍工业生产产品的价格指数上升较快,后续一定会传到中间产品和最终的费用品上。 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中国的外贸产品也面临着很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标题:“中海外贸“攻坚”优质向前”
地址:http://www.laszt.com/lhxinwen/9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