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73字,读完约8分钟
1
世界经济的航船走出暴风雨地带,出现了希望之光。
令人费解的是,为不倾斜船只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国,再次成为国家政治家和媒体的谴责对象,成为各种“责任”的承担者。 甚至终于开始研究“中国是什么对的”的人,也回到了寻找“中国是什么错的”的老路。
“中国人储蓄过多,以低利率向美国借钱,引发了美国历史性的支出狂潮和房地产泡沫。”
"人民币被严重低估,至少应该升值40%."
“中国持有的大量美国国债将为中国操纵美国国内和外交决策提供工具”
“中国吞噬着世界的能源”
“中国破坏了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活动的最大障碍。”
“如果中国不调整,世界经济就无法应对不平衡。”
......
这种种种,似乎世界经济的任何问题都是中国造成的,世界经济形势是否好转都取决于中国的政策措施,中国不仅要承担引起世界经济失衡的责任,也要承担拯救世界经济的责任。
“中国经济责任论”已成为中国必须面对的新的话语环境。
2
“汇率责任”、“顺差国责任”、“债权国责任”、“储蓄国责任”、“能源消费大国责任”、“二氧化碳排放大国责任”……
“中国经济责任论”正是一个“严密”的体系,很有可能使中国成为“责任”的代名词。
仔细想想,上述的“责任”并不是新说。 事实到底怎么样呢?
中国在合理平衡的水平上稳定人民币汇率本身对世界经济有积极的贡献。 中国进一步推进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了人民币汇率弹性,继续完全维持了受控的浮动汇率制度,促进了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中国的贸易盈余极大地反映了国际分工和贸易结构的变化,是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产业分工深化的结果。 中国不刻意追求贸易盈余,包括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致力于加快经济快速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贸易向平衡和可持续方向快速发展。
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 实际上,人们需要担心的是“债权国责任”,而不是本末倒置的“债务国责任”。 中国有理由关心海外资产的安全,要求相关债权国保持信用,遵守诺言。
世界上有些国家债台高筑,总是靠先进的支出过活,出了问题破了产,反而要责怪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为宗旨的人。 “失败者谴责老实人”,中国读者的评论是见血的。
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耗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世界上还处于很低的水平。 尽管如此,中国为应对能源和气候变化问题采取了有力的行动。 到2005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减少40%—45%,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例也将达到15%左右。
在关系到世界经济前途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中国已经确定了自己的大致角度,用负责任的行动有力地应对了不负责任的“中国经济责任论”。
3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将中国推向了世界舞台的最前沿。
“中国不仅代表着未来,而且已经开始代表着现在。 ’美国时代杂志的这句话很有代表性。
对中国的“热烈支持”持续高涨,嫉妒、怀疑、恐惧交织在一起。 遭遇危机后,一点优越感一落千丈。 看到中国在危机应对方面的突出表现和后危机时代的快速发展潜力,这些人的心理更加失衡,“不负责任”的指责越来越大。
最困难的时期过去了,世界经济正在寻求新的增长方法和治理结构。 正在推进的改革动摇了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点点国家的神经。
对于那些花钱大手大脚,现在生活艰难的人来说,痛苦是不可避免的。 民意变得脆弱了,有点政治家开始寻找“替罪羊”转移视线。
《中国经济责任论》的制造者有着更深刻的想法:使中国适应其调整过程,遵循其制定的标准,承担更大的责任,确保其在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中国只要不按照这些人的要求和标准行动,就会被戴上“不负责任”的标签。
4
将世界经济的各种问题都归咎于中国,把处理各种矛盾的责任推卸给中国,显然是没有道理、不公正的。
《中国经济责任论》掩盖了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矛盾,特别是危机的根源。
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金融秩序,以及一些国家不负责任的财政和金融政策。
二战后的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是根据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意愿和需要而建立的,这个体系经历着时代的变迁。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历次G20首脑会议都迈出了国际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但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经济治理结构和利益分配格局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但是是你们(世界)的问题。 ”美国前财政部长约翰·康纳利20世纪70年代的这一“至言”,没有比这更直白的了,只不过是美元霸权给世界带来的危害。 美国对美元霸权的滥用,客观上催生了美国经济的虚拟化、虚拟经济的泡沫化,加上危机前的过度支出、放任过度负债的财政金融政策、过度宽松的监管政策,国际金融危机从华尔街蔓延到了全球。
目前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中存在的制度缺陷和系统性、结构性风险还没有消除。 使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更加公正,世界经济快速发展更加平衡,是发达国家和快速发展中国家共同承担的责任。
5
《中国经济责任论》反映了近年来对中国实力高估的趋势。
从外部看中国,各国人民大多基于自己的体验,但这种体验是有限的。 例如,在超市看到更多的中国产品,在媒体上不断报道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有机会来中国旅游,看到大城市高楼林立,高速公路联网,他们当然对中国很羡慕 美国民意调查显示,许多美国人误以为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美国。
国外一家研究机构对中国的研究基于西方社会科学体系下的计量统计和数据观察,缺乏深入的调查,经常脱离中国的实际情况。
这些对中国的注意是浅表式的,只看到了中国过去30年的变化比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快,而忽视了中国的快速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无法用数字来表达。 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城乡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环境和资源制约矛盾突出,社会就业压力大,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口没有摆脱贫困。 中国仍然是一个快速发展中国家。
在没有处理好这些问题之前,中国只能量力而行,不能承担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各种责任。
6
摩根士丹利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产品一年内为美国顾客节省了1000亿美元的支出。
中国的迅速发展给世界带来了机遇,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的进步,美国等发达国家从中受益。 在享受中国快速发展红利的同时,如果质疑中国的快速发展,实际上并没有把13亿中国人民的快速发展权当作问题。
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的气候问题学家吉姆·沃特森认为,欧美强国希望在这个世纪借助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发达程度引领世界。 这是因为相对于中国,这些国家总是想以批判者的姿态出现。
在能源、资源、气候变化等问题上,以发达国家的标准要求中国,抱怨所谓的计算导致中国过度采用能源,无视中国人均能源消耗量远远低于西方的事实,无视中国在节能减排上的努力,实际上已经很久了
只有尊重中国的快速发展权,才能合理公平地评价中国的经济责任,了解中国的快速发展。
7
和世界各国一样,中国经济也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简单地把中国描绘成危机的“最大赢家”显然是不负责任的。
外部诉求收缩,过去中国外贸明显下降,经济增长率下降,公司利润下降,社会就业压力增大。 中国政府立即出台了全面的经济刺激政策,中国经济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了复苏好转。
中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现经济率先复苏,妥善解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治理通货膨胀预期的关系,着力加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中国追求进出口基本平衡的外贸战术立足于扩大内需和刺激费用。 中国正在从“世界工厂”转型为“世界市场”,为世界创造外需,有力支撑着世界经济的稳定复苏、均衡增长。
中国不抱怨别人,不转嫁危机,不构筑贸易壁垒。 中国昂首阔步前进,与世界各国一道应对危机,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和恢复做出了重要贡献,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8
历史是一面镜子,人类总是在反省中寻求进步。
在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改革调整中,哪些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必须更加认真反思、做出实际行动、做出榜样? 从长远来看,任何推卸责任的方法都只会害人不利己。 转嫁矛盾,打小算盘,只会更加短路,加剧危机。
目前世界经济正在恢复,但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要想摆脱困境,就需要继续加强合作。
世界各国通过同舟共济摆脱了金融危机的风暴区域,但目前仍要通过同舟共济推动强大、可持续、平衡快速发展。
标题:“人民日报:不负责任的“中国经济责任论””
地址:http://www.laszt.com/lhxinwen/5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