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47字,读完约8分钟
在北京大学召开的中国青年政治家论坛开幕式上,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俞可平教授被几十名男女青年包围,站在前排的中央。
所有的年轻人都穿着西装和其他正装。 俞可平的服装,老干部风格的灰色夹克,穿着白衬衫,站在中间,尽显为人师表气质。
当天是年4月23日,显然俞可平还在从官员向教授和院长转换角色的过程中。 从2006年“民主是个好东西”这篇文章引起巨大反响,引起国内外瞩目的文胆,到下一个近十年的中央编译局副局长的角色,再到现在院长+教授的身份,俞可平的身份转换都是巨大的。
直到年6月26日,在深圳创新快速发展研究院宣布政府创新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时,出现在时代周报记者面前的俞可平,已经简单了许多。 在时代周报记者回答辞去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后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时,他坦率地说。 我自己的情况很简单,喜欢学问,国家也是必须尽快进行基础理论研究的学者。 所以我要回学者那里做我喜欢的事。 这就是我的‘ 中国梦。
现在我是教授。 以前经常开玩笑,我以前是‘ 教官,我们以前多给官员讲课,但现在回大学给学生讲课了。 在6月26日的演讲中,俞可平说。
他已经能戏弄自己现在和过去的角色; 在回答时代周报记者的提问时,也可以很容易地将语义隐藏在他为中国政治语境而创造的许多概念和词句中。 作为学者,俞可平的许多研究和观点致力于在中国许多阶层中寻求共识,如他近年大力宣传的善治概念。 那么,他如何看待经济新常态对中国善治的影响呢?
(/h ) )俞可平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乐观,认为经济不会出现大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慢慢处理,不会出现全面危机。
作为有名的政治学者,俞可平接着不断回应全社会对最近危机的担忧,我认为现在没有政权危机。 他认为,正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深厚积淀,即使我们现在遇到一点困难,也能多次下来,在世界上拥有如此强大的地位。
我们必须感谢邓小平先生。 必须感谢多年前的改革者。 为我们打下了这么好的基础。 我相信我们中华民族、我们党有足够的智慧解决目前面临的这些困难。 俞可平表示,但是,存在一部分局部治理危机,如果这些治理危机得不到处理,就有可能出现治理危机。 社会认同问题、公平正义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如果长期不处理,老百姓会越来越不满,到时候就会发展成政权危机。
从教官返回教授
在因住房分配问题离开北大,辞去行政职务回到北大的路上,俞可平走了27年。
俞可平是建国后第一位政治学博士生,师从现代中国政治学第一创始人之一赵宝熙。 他出生于浙江省的农民家庭,17岁就成为生产队的干部,成为农村的青年劳动力。 绍兴师独裁史系和厦门大学哲学系毕业后,俞可平先后两次报考北大,最后被录取。
毕业后,北大无法处理俞可平的住房问题,中央编译局答应一位高度评价俞可平的教授给他单间,俞可平就这样进入了中央编译局。
2001年,42岁的俞可平已经成为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几年后,他的研究被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中国思想家翻译系列项目收录。 理事会主席说,这是第一次在有影响力的美国人中间用英语广泛传播中国最好的思想作品,中国已经有很多世界性的思想家。
2006年,俞可平最有名的文案《民主是好东西》发表了。 这个文案最早发表在《北京日报》上,原题是“民主是好东西的辩证法”。 这篇文章一发表,马上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俞可平也因此被誉为文胆最闪耀的政治明星。
而且根据中央编译局副局长14年的经验,俞可平在过去几年中被认为是官员,但他本人从未远离学术。
迄今为止,中央编译局官网显示,俞可平研究行业为政治哲学、比较政治、中国政治、政府创新、公民社会、全球化、治理与善治。 除编译局副局长外,他还担任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等。 同时兼任北大、清华、人大等知名大学的教授和研究员。
至少三、四年了。 我一直想辞去行政工作,回大学当纯粹的教授。 俞可平于年辞去行政职务后,在采访中对媒体这样表示。
俞院长这半年
年10月30日,作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戴着泥巴发表新演讲时,俞可平说。 “我离开北大时,有着作为政治学家的强烈责任感。 这种责任感是推动中国政治进步,推动中国政治学快速发展。 … … 27年后,我再次回到母校。 我的这种责任感一直没有减弱。
俞可平的师兄、北大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徐湘林向时代周报记者表达了俞可平回到北大的喜悦:他回来了,对北大也好,对学院也好,对他自己也好。
和许多新上任的领导人一样,开始下车后,必须先进行调查。 徐湘林想起俞可平就任院长后不久,整天开座谈会。 俞自己听得早,听得晚,认真做笔记,然后对比存在的问题做了很多布局。 目前,各项事业正在推进中。 徐湘林说。
俞可平在正式返回北大担任院长之前,可能有很多想法和构想。
俞可平在新院长就职典礼上表示,北大政府管理学院下一步需要领导政治学研究、处于学术前沿的权威学者,以及对党和国家重大政治议题有重大影响的公共政策专家。
年初,在俞可平的推动下,北大政府管理学院的新老班子完成了交接,新老教职也实现了换届。
据北大官网报道,去年1月22日下午召开的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召开了行政领导班子换届任免大会。 会议上,俞可平重点介绍了院新行政班子五个方面的工作要点:建立章立制、转变风气、加强学科建设、优化人才队伍和扩大对外合作。
回到北大后,俞可平也开始网罗人才,但没能顺利进行。 回到北大后我成立了新的机构&lsquo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北大的这个中心在世界范围内招人,待遇很高,但是很遗憾,如果你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话我就不需要了。 我想要的是研究政治哲学、中国思想史、西方思想历史,还有中国政治学,完全是纯粹的学问。 俞可平说。
这与他辞职前的设想格格不入。
在演讲中,俞可平说,从中央编译局到北大,他说服领导让他回去的第一个理由是,现在中央强调智库建设,他自己在中央编译局负责智库,智库的英语是思想库
如你所知,以前北大政府管理学院很混乱,但俞可平来了之后风气有所好转。 该学院的一位教授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徐湘林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俞可平希望整合各方面的研究力量,共同推进研究,这项工作还在进行中。
个责任
用学术推动国家进步,也许是俞可平最大的愿望。
他在《推进国家统治体系和统治能力的现代化》一文中写道,强调国家统治而不是国家统治,强调社会治理而不是社会治理,这不是简单的语言变化,而是思想观念的变化。
执政改革是政治改革的重要拷贝,执政体制也是政治体制的重要拷贝。 但是,归根结底,执政是实现一定社会政治目标的手段,相对于国家的执政体制,执政体制越来越体现工具理性。
在演讲中,俞可平发表了对当前中国行政体制的注意和评价:原来我们的行政价格相当高,根据最近公布的数据,尽管公务员只有700多万人,但我们的公务员事实上是合同制,不包括事业单位。 我谈的行政价格不仅仅是人头费,是这么大的国家,在这样的转型时期,公务员多是可以理解的。 重要的是,整个行政的价格太高了。
俞可平在去年的媒体采访中,谈到了自己的两个作用带来的两个责任。 一个是对现实政治进步的责任,另一个是对学术研究的责任。 我在中央编译局。 因为这是中央机关,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推动现实的政治进步而做出自己的努力。 在中央编译局,我参与了许多中央重大决策调查和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
我颁发的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已经15年了,为推进中国政府创新和国家管理现代化做出了很多努力。 此外,我还获得了中国社会创新奖,鼓励推动中国民间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创新,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他补充说。
距离俞可平在《北京日报》上发表“民主是个好东西”的文章已经过去了十年。 2006年12月28日,这篇文章发表,引起国内外广泛反响。 近年来,俞可平提出的执政现代化研究、善治及地方政府创新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在这10多年里,俞可平经历了两个中央编译局局长。 中央强调干部可以上下。 我做了14年的副局长。 做副局长的时候不管多年轻,自己都在研究政治体制改革。 我知道,通常一个干部在一个岗位上不能超过8年。 俞可平这样谈到辞职的理由。
我有推进学术进步的强烈责任感。 俞可平在各种场合多次表达自己的愿望,但现在他可以专心了。
标题:“从“教官”到教授 俞可平的两种责任”
地址:http://www.laszt.com/lhxinwen/4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