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14字,读完约7分钟
[ p ] [/p ] [ p ] -年的中国零售业,毫无疑问是在曲折中转型的一年。 一方面是实体零售店频繁关闭,另一方面是o2o不堪入耳。 另外,由于对互联网的了解程度不同,业界充满了悲观的迷茫、向往和期待、越来越多的纠结和重复的新闻。 那么,未来5-10年,中国零售业将何去何从? 实体零售怎么拥抱网络? 这些对业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话题。 基于阿里研究院的注意和研究,我们提出以下几点与业内朋友进行讨论。
1总体而言,关于实体零售业的下跌或伪命题
中国商业场所的营业面积整体呈现扩张态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除年略有下降外,我国商业住宅面积保持正增长态势。 年-年,商业营业用住宅销售面积分别增长12.6%、-1.4%、9.1%、7.2%。 特别是在住宅、办公楼销售面积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商业营业用住宅呈现出强劲增长的态势。 从销售额来看,公司的零总额也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2一些实体业务的下滑主要来自顾客转移和自身的模式缺陷
在互联网、社会交流互联网、大数据不断赋予顾客力量的情况下,中国商业主导权发生了巨大变化,真正进入了顾客主权时代,以以前流传下来的商家为中心,依靠地理位置垄断商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新一代数字客户不仅被大量的在线转移,还被新技术推向了高度,支出行为和支出理念迅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寡闻多识广; 从分布式孤立到互联; 从消极被动变成积极参与。
其次,由于自身商业模式的缺陷,进口商品的库存遇到了多个瓶颈。 中国百货公司常用的联合经营积分方法,既不经营商品,也不直接为顾客服务,基本丧失了零售业的基本功能。 而且作为商业地产商,为品牌商提供的商业服务工具单一,局限于收银和物业管理的超市连锁前台利润+毛利盈利模式畸形,难以形成供应链协调快速发展的局面。
第三,一线城市的商业地产过剩也是重要原因。 根据调查机构仲量联行的数据,年末在中国开业的购物中心为3100家左右,每年将达到4000家,2025年将达到10000家。 我国现有320多个地级市,2860多个县级。 也就是说,平均各地级市的购物中心10多年后达到30多个,换算成县,各县也有4家以上,其中不包括其他商业业态。 虽然购物中心本身是一种新模式,但如果商业地产过度同质化,转型将会很困难。
3实体零售业的真正问题是结构优化
实际上,中国实体零售业面临的真正问题是内部结构的优化。 阿里研究院注意到,根据影响程度不同,互联网对以前流传下来的零售业的影响大致是:专业卖场——商场——购物中心——连锁超市——社区商务。 我们认为社区商业有快速发展的潜力。 与日韩、台湾地区相比,我国的社区商务还处于初期阶段。 据统计每百万人的社区便利店数量,日本有388家,台湾地区有425家,中国城市平均有54家,而且中国城市便利店的单店效率远远低于日本和台湾。 此外,以体验和服务为中心的具有经营特色的购物中心也符合未来的发展方向。 此外,还存在地域结构平衡的问题。 我国商业零售基础设施的结构与布局不合理。 一线城市的商业基础设施过剩,三五线的商业设施严重不足。
在这种市场自发结构调整中,政府主管部门不必在意具体业态的兴衰起伏,应该从流通业的功能、作用的角度判断中国零售业的快速发展成绩。 事实上,随着网络零售的兴起,中国流通业的整体功能大幅提高,效率有所改善,效果有所加强。
4实体零售业不会消失,未来将有很大的快速发展空之间
行业一般全年,纯网络零售占公司零总额的比例约为18%-20%左右,仍有80%以上的交易在线发生,实体零售业还有很大的快速发展空之间和潜在
5但是,未来的实体零售业必定是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武装起来的商业业态,其地理布局、技术手段、商业模式将迅速发展变化巨大
技术改变商业。 新技术的采用和商业模式的转变往往格格不入。 对于未来的零售业,即使大胆预测从技术上讲,基于大数据的开店选址、供应链协作、精准营销、基于移动网络的顾客识别、交互、虚拟货架展示、交易支付将会被更多地使用。 在商业形态上以体验型、场面化、服务为中心的零售业兴起的地理布局中,在郊区化、社区化、小型化成为趋势的商品采购方面,采购体制、自主企业品牌、快时尚、工厂直送等方法也大为普及。
6电子商务与实体零售业逐渐融合,全渠道为共同选择
由于顾客的在线转移,品牌商和实体零售商相继转移到了线上。 线上和线下o2o大势所趋,王府井、苏宁、国美等地也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 此外,一些纯电商企业品牌,如服装一线人员、化妆品膜法世家、家居产品百武西等也在尝试开拓线上渠道。 例如,知名互联网生活家居企业品牌——百武西从2009年开始在淘宝运营,荣获互联网商品企业前十大品牌,被评为互联网企业品牌。 年,第一家实体店在合肥落地,迄今为止在全国开设了100多家实体店。
这种融合也体现在网络企业和实体商务的合作上,差不多一年内,万达和腾讯、百度战术合作、阿里投资银泰商务、京东入股永辉超市,以及最近的阿里合作苏宁云商。 正如张近东在阿里巴巴和苏宁云商战术合作发布会上所说,阿里和苏宁,一个从线上走向线上,一个从线上走向线上。 我认为在线融合一定是未来快速发展的趋势。 这不仅是苏宁和阿里的选择,也是客户的选择。 因为客户不在意你是在线还是离线。 客户关心的总是自己的诉求是否得到满足,满足的方式是否更加方便。 我们希望设法满足客户的这种诉求。
7无论在线还是离线,其背后的业务逻辑都很重要
即使在网购普及率最高的北上广地区,宜家、迪卡侬、zara等实体零售店依然兴隆,互联网非但没有带来冲击,反而帮助了其成长。 而且,很多以前就传到了公司的转型线上,开辟电商新渠道也是不常见的。 虽然互联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商业的基本逻辑没有改变。 也就是说,以顾客为中心创新产品和服务,配合牵引式供应链加快价值流动是企业的核心重要性。 阿里研究院初步关注的结果是,这些线上/线下都很成功的零售公司,以顾客为中心,拥有自有品牌,多样的风格、体验式费用、垂直敏捷的供应链体系等是普遍的特征。 这些都是以前流传下来的零售业变革的重要方向。
8网络对零售业起着更大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互联网在零售业的主要应用仅限于广告和交易环节,但潜力更大的是供应链的合作。 网络营销和销售确实带来了渠道的扩大、交易额的扩大,但没能从根本上处理零售业的困境,即缺货与库存的矛盾。 要应对这一挑战,需要依赖供应链的合作,包括分销系统、物流和生产制造等。 在以前传入的it时代,沃尔玛、zara和戴尔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提供了卓越的性能,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操作,而是付出了巨大的价格。 供应链协同的基础是数据全流程的贯通,网络天然是低价的数据流动平台,基于数据全流程**的供应链协同几乎触手可及。 我们认为,如果商业逻辑正确,零售商、品牌商可以做得更极致。 我们也期待着出现这样的基准测试公司。
标题:“谁说实体店会下滑?阿里研究院关于以前传下来零售业转型有8个观点”
地址:http://www.laszt.com/lhxinwen/4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