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79字,读完约2分钟

本公司北京4月5日电(记者林苗) )为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志愿捐赠遗体,是造福人类的善举。 北京市的志愿者遗体始于1999年,截至2014年底,已有1862人实现遗体捐赠,18653人申请了志愿者遗体。

为了发扬捐躯志愿者无私奉献的精神,也为了拥有亲属缅怀和供奉的场所,北京市红十字会于2003年底在长青园骨灰基地建立了“生命”志愿者捐躯纪念碑。

捐赠遗体往往意味着没有墓地和墓碑。 4月4日,记者来到这座纪念碑前。 纪念碑的主体是“双手扶住心”,周围的几块石碑上刻着捐赠人的名字。 有名字上贴着花的,也有给死者写的明信片。 这些崇高无私者的子孙,在这里祭祀亲人。

““生命”之后”

孙雨南在2010年去世,享年101岁。 清明前夕,她的孩子们一起来到长青园纳骨林基地的捐躯者纪念碑,在刻有母亲名字的石碑前鞠躬。 这是他们在母亲去世后每年都要举行的仪式。

孙雨南的儿子何燕生说:“妈妈生前通过体检得知自己的肾脏天生就与常人不同,当时医生也对此感兴趣。 母亲用于医学研究百年后的捐献。 医院的老师很惊讶,感叹这么老的老人思想这么开放。 ”

在刻有马肇祺和杨静典雅名字的纪念碑前,马在北京带着活泼可爱的儿子崇拜已故的老人。 他们是老夫妇,2013年相继去世,捐赠了遗体。

孙马对北京说。 “爷爷和奶奶想了很久,一百年后想捐赠遗体。 对于老人的这种想法,我们比较高尚,非常感动。 受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影响,家里很多后辈也已经决定百年后和老人们一样,把遗体捐赠给协和医院。 ”

记者在刻有这对夫妇名字的纪念碑上看到,其他夫妇也有像他们一样共同捐款的选择。 他们的名字旁边刻着一排排的肖

标题:““生命”之后”

地址:http://www.laszt.com/lhxinwen/3147.html